作家方磊:影片《先人一缕》比原著更显特质和新奇

来源:人气:871更新:2024-02-21 00:00:11

去年12月根据作家方磊小说《走失的水流》改编的电影《先人一缕》在北京正式开机。目前剧组已完成大部分创作,4月剧组将前往银川与西宁进行后续拍摄。关于原著作品的风貌以及被改编正在拍摄的影片,导演、编剧、译者王枫与作家方磊做了较为深入的对谈。

(影片《先人一缕》拍摄剧照)

原著小说与改编剧本就像是同一岛屿有着不同登陆地

王枫:您的小说集《走失的水流》中13篇小说我都拜读过,其中《走失的水流》是您这本同名小说集里的一篇,我很想听听您对这篇作品的自我评析。

方磊:小说集里的大部分作品都在不同的文学刊物发表过,小说集在出版时题目原来选用的是另外一篇作品的同名题目,但在付印前改成了“走失的水流”,我没和书的编辑老师沟通过原因,但我想或许是作品内在的某种难以言喻的东西能够更令人在意和留心。作品在刊物发表时题目是《群星隐匿》。

这篇小说体量不大,只是个短篇,写得也很顺畅,内心的感应与情绪让我在几天内就完成了。作品写的就是一个青年听祖辈先人传说,在某条传说的河边寻找先辈留存下来家族传承,然后从远方而来去传说的河边去找,在诸多事与人的交错中,找到这个传承,但完全不是想象中的。但是他自我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都完全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也深陷在不可控的变数之中。作品内核有着荒诞的底色,因为生命的真实都是以不一而足的荒诞而呈现的,越荒诞才越真实。作品中的找寻透射着自我认知与确证,而在对真相的逼问中自我成为幻影,命运恍若无解的深渊。在作品里我根本不奢望探求什么真相和谜底,我只是尝试着对命运一次小心翼翼的打量,并把我所领略的告诉给其他人。

王枫: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关注您的作品,总体来讲,您的文字和意象非常好,我个人非常欣赏,您的作品比较适合做成文艺片,抒情和诗意为主。您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有什么自我要求吗?

方磊:这里我们就局限短篇小说而言吧。我还是确信短篇小说最重要的是意象和语言,其实中篇小说语言也很重要,但短篇小说有尤为如此,好的小说语言就像激涌海浪撞击涯壁散发出电闪般耀眼的刹那,好的短篇小说更如同一首诗歌的内在意蕴。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为什么一定需要故事、人物塑造、情节,我觉得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为什么不能是一种生命意象、生存状态、命运写意、或者甚至就是一种情绪?即使哪怕仅仅是一种情绪对于人间而言它也是珍贵、动容而深刻的。人的真实情感往往比真相更有力量。

王枫:对于原著改编后的电影剧本您怎么看,您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方磊:原著本身是意象性非常强的,应该说属于小众性的作品。我看到的剧本有较大的改编,时间线也有着季节的穿越,人物也更具有痕迹性和时代特征。小说的文本和电影剧本毕竟是两种体系的呈现,我也参与了剧本改编,尽管我的一些思考维度与导演、其他编剧有一些不同,但我还是大部分尊重他们的意见。电影尊重原著的内核最为重要。就像一艘船行进在汪洋,有着不同的线路,船上的人们将看到不同的景观,但这些外在所见所闻都是身在这艘船上所看见的,最终船的彼岸都在一个岛上,但可能登陆地略有不同,但都会到同一个岛上。

(影片《先人一缕》拍摄剧照)

特质是作品的魂魄

王枫:与原著相比您觉得影片呈现出哪些新的艺术内涵与价值?

方磊:从改编的剧本而言,我觉得影片比原著更显现特质和新奇。总体而言,新奇意蕴与情节的融入也使得影片更具灵动和奇妙,对于观影感应该是大有裨益的。我感觉无论剧本创作还是在影片拍摄中,都比较尊重和忠实于原著的冷涩气质与荒寒感,小说中的孤楚与落寞氛围也很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是赶上北京暴雪后的景致拍摄,更凸显原著的凄清内核质感与气质。

我觉得无论是小说还是影片特质性其实都格外重要,从某种角度上说,有多少读者或者多少观众相比于此都显得不那么紧要了,因为前者是一个作品的魂魄,是作品存在于世的真正价值。

王枫:我们也知道除了原著您还是《先人一缕》影片的文学策划与编剧之一,您觉得小说创作与剧本改编有什么不同?

方磊:我觉得差别太大了,虽然属于一个大的艺术范畴,但各自的规则与美学要素是迥异的,作家和剧作家各自的艺术追求也有着大不同,毕竟看一本书的读者与看一部电影的观众需求也是不同的。但可以确信的是,好的小说与好的电影总有相似相通之处,那就是它们终究都会与人的心灵共振,比如:不安、惶惑、爱恨交错等。

文学给予“慢下来”的能力

王枫:此次剧本改编也参照了您的诗集《世事依旧》作品的诸多意象,您对诗歌改编为影视如何理解?

方磊:之前我这方面思考得少,这次剧本改编当导演和我谈到此时我一开始深感讶然,但后来也觉得这种可能也顺理成章。我有诗歌作品就是看完某部电影后完成的,那么电影中的某个“穴位”点也完全可能出自一首诗歌。像有的小说本身就有着深阔的诗性,这样的小说改编为影片会自然有诗意的DNA。

王枫:您觉得自我写作的意义是什么?

方磊:我感恩文学给予我内心的滋养。文学写作最重要的是让我永葆感情,让我有爱和思考的能力。文学与写作使我可以坦然地去接纳生命里一切的给予,我可以尽可能在文学中感受着心灵里的“慢”。生活里令我感到最沮丧的就是一切都太快了,人们都在奔走,都在向前看,这让时光看上去急景流年,世态幻化万端,“快”得来不及想念、来不及咀嚼,来不及思索,来不及感受。

文学在给我“慢下来”的能力,我着迷于探寻那些来时的路,着迷于那些不一而足落幕后的景致,着迷于人心的幽微迷宫。

我愿意做一个看着人与时代背影的写作者。

方磊: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理事、鲁迅文学院第40届高研班学员、老舍文学院第5届高研班(小说)学员。北京“无规则”摇滚乐队前贝司手。作品散见于《十月》、《花城》、《飞天》、《山西文学》、《广州文艺》、《安徽文学》、《福建文学》、《当代人》、《文学港》、《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诸多文学期刊。曾出版发行短篇小说集《有呼无吸》、《走失的水流》、《锈弃的铁轨》,诗集《世事依旧》、散文集《光影》。传记文学《繁星之下》、《初心无尘》、《逐》。散文《八月读海》被选入中学语文课外教程《文学大视野》(高一分册)(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9年10月、2021年12月、2023年4月,与“无规则”乐队于北京共同举办“日历”系列(方磊诗歌摇滚乐专场)演出。

王枫: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

电影编剧项目:

《阻断》(兼导演),《三个十年》《司徒美堂》,《巫山云》

导演/编剧短片《薪火》;

参与制作电影项目:

《兰心大戏院》、《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奇门遁甲》、《影》、《生死语者》等;中美合拍电影《日月人鱼》、《龙的诞生》;

导演、编剧八部舞台剧剧作品;

翻译学术论著:《诺兰的影像世界:无限的想象力》


Description of the image
首页
娱乐新闻
电影资讯
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