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类
昆汀越来越变态了!看完肾上腺素暴增
来源:人气:94更新:2024-01-01 15:03:45
《无耻混蛋》昆汀叙事
昆汀的电影大多数都是采取非线性的板块结构的叙事,打乱时间的先后顺序,颠倒事件的因果逻辑。
若干个独立章节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电影,若干场戏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章节。
大多数的章节遵循时间、地点、行动保持一致性的三一律。
对于国内大多数创作者来说,写好一个遵循三一律的故事是一个个难题。
昆汀叙事的一个重要特点,对创作者的启发,我认为就是遵循三一律,怎么写好一个章节。
以《无耻混蛋》第一章节为例来分析昆汀如何编导一个遵循三一律的章节故事。
第一章节,剧本有十七页,电影近20分钟,讲述党卫军上校汉斯兰塔来到奶农朗帕迪特家,搜寻屠杀躲藏在他家的犹太人达菲斯一家五口,其中女儿索菲娜逃脱魔掌。
编剧
一个党卫军军官带人到一个农家搜寻屠杀躲藏着的一家犹太人。
空间只有三处,屋外—屋内—屋外。
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故事实际发生时间和电影时间基本一致。
如果你是编剧,怎么写?
昆汀像拉长一根橡皮筋,从营造紧张到制造悬念,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故事开始到中点(10分钟)之前,观众并不知道人物各自的目标,只是汉斯的到来,打破了生活的宁静气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制造了足够的紧张。不知道汉斯的行动目的,紧张感一直持续。
故事中点,观众明白了,党卫军上校汉斯的目标是找到并解决达菲斯一家,农民朗帕迪特的目标是隐藏并保护达菲斯一家——而此刻,达菲斯一家正躲藏在地下。
汉斯变成了一颗希区柯克悬念理论所说的“桌子下的炸弹”,悬念开始了。
汉斯人面兽心的人物真相也得以揭示。一切不过在汉斯的掌控之中。
观众的带入和期待的情感增强。
故事继续发展,汉斯掏出一个夸张的烟斗,奠定了全片讽刺荒谬的基调。高潮部分,农民朗帕迪特不得已告诉汉斯,汉斯招来部下用冲锋枪扫射朝藏在地下的达菲斯一家。
故事结尾和转折,索菲娜趁乱逃脱。
到了影片第三章,汉斯和索菲娜再次相遇。
人物塑造是叙事的核心。昆汀塑造了一个特别的党卫军军官汉斯兰塔,外貌言谈举止看上去有礼有节,实际上,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人物即故事,也是结构。人物遭遇,人物欲望目标,采取符合个性的行动,发生的冲突,冲突后的转折。人物清晰,结构完整。
昆汀叙事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信息操控叙事,从开始到中点,营造紧张;从中点开始制造悬念,直到结尾。
比如,《被解救的姜戈》高潮段落,农场主莱昂内多得知了医生和姜戈次行的真正目标后,故事氛围从紧张转为悬念。
紧张是不确定性体验,悬念是对立力
量确定后的期待体验。昆汀还有一些其他操控叙事的办法,制造紧张感,比如墨西哥僵局,《无耻混蛋》第四章地下室酒吧一场。
导演
昆汀舍弃了剧本原有的部分内容。
昆汀选择了一贯喜欢的镜头运动和角度。比如,故事中点设置悬念,一个半圆形的镜头运动展现党卫军汉斯和农民朗帕迪特在桌子边的对谈,接着镜头下摇到地板下,看到他们正在谈论的躲藏着的达菲斯一家。
昆汀喜欢拍行走中人的脚部。
昆汀喜欢的室内空间俯拍。
色调方面,纳粹党卫军军服的颜色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恐怖的色彩,与环境的冲突不言而喻。
道具方面,故事第一章汉斯掏出的大烟斗,出人意料,确立了全片反讽的基调。故事中点前后两杯牛奶,两个烟斗,帮助表演和节奏,意义也不相同。
昆汀的布光并不完全遵循现实主义的有源原则,类似舞台或展示布光一样,更多的表现主义效果。
昆汀的配乐,跟布光一样,也不遵循有源的现实主义原则。
晾衣服的女儿看见党卫军车队从远处出现时,贝多芬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响起,与莱昂内《黄金三镖客》里的电吉他和弦相互穿插,塑造了纳粹的一贯形象,也预示了接下来的冲突。
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在另一部电影《八恶人》也出现过,大概也是昆汀表达暴力和冲突的一个选择。
源自现实,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一边在音乐厅欣赏贝多芬,另一边在集中营焚烧炉焚烧犹太人。
昆汀的编剧能力非常强,视听语言也非常厉害,但一直与最佳导演奖无缘。个人认为,比起希区柯克等人,还是不够节制。这也可能是昆汀的个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