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亿!票房是杀疯了,可2023年也给中国电影留下一最大“遗憾”

来源:人气:289更新:2024-01-01 14:56:33

中国电影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或许答案不在北京上海,不在横店,而在互联网上。

因为最重要的年轻观众的热爱在那里,而从于文亮到闻神,年轻观众的热爱总是飘忽不定。

变化的水流把重启中的中国电影变成了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奔流而下。

2023年,中国电影这条大河卷起的巨大浪花是:529亿年度票房(截至12月21日)。



今年的暑期档,是今夏最大的消费奇迹之一。连续72天实现单日票房破亿,总票房突破206亿,超过2019年创历史新高。“史上最强暑期档”在这个夏天诞生。



然而观众破记录的长线观影热情,却仿佛在国庆档按下暂停键,国庆档25亿+的票房提醒整个行业:暑期档的奇迹未必可以复制。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话语权,正在全面回归中国电影。

在最后一部好莱坞票房种子选手《海王2》两天仅拿下3700万票房后,



已经可以确定:2023年,将是1994年好莱坞电影引入内地市场以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前十名榜单中,第一次没有一部好莱坞电影。

观众的兴趣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他们不再沉迷超英电影的视听轰炸,不想关心“与我无关”的电影。

短视频过去几年潜移默化影响的观众的观影习惯,在今年彻底爆发,传统影迷不再能左右票房走向,新一代观众才能。对国产片而言,这意味着更大的冒险和更大的机会。

过去一年里,电影票房榜上存在着三股最强票房力量:《封神》《流浪地球》式国产大片,《孤注一掷》式中小成本黑马和张艺谋、陈思诚的电影。把两位电影人今年导演、监制的电影票房相加,达到了惊人的96亿,占全年大盘的六分之一还多。



当然,这只是中国电影过去一年的票房表象。

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爆款的出现都是一场意外,或者说是预料中的意外事件。

当市场的水池被不断冲刷,新一代观众的水流渗透进来,变化的潮汐看似微弱,其实肆意,或随风而行,或集涓为流,最终轰然成势。

当票房旧秩序被“三分钟看电影”、“小帅小美”类短视频彻底颠覆时,新的天地呈现出混乱无度的面貌,又暗藏勃勃生机。

面对这种从未有过的冲击,不同电影类型,在2023年呈现出不一样的样貌。



下面,我们不妨以2023年5个重要国产电影类型中的十几部现象级爆款为依据,看看2023年国产电影市场,有着怎样的消涨,又留下了什么最大的遗憾。

并由此总结,观众到底愿意为什么电影买单?俗的、雅的,现实的、超越现实的……真相如水底之漂,终究会浮出水面。

最重要的,还是张艺谋那句话,电影是如梦之梦,“希望我们继续把梦做下去”。

类型一:科幻、奇幻大片

关键词:开与合,被打破的市场天花板

如果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那么《封神第一部》开启的是中国神话大片的元年。

但直到《流浪地球2》,观众和行业才确信,“小破球”的成功不是一场意外。



而把这两部影片放在一起看的真正原因在于:两者共同构成了一种新的国产工业化大片,并且一同摧毁了好莱坞大片对中国观众漫长的视觉大片垄断。

在《流浪地球》之前,“国产科幻大片”一直被认为是个伪命题。

“科幻”代表高端、小众、烧脑,是有一定门槛的。

在好莱坞,“科幻电影”是一种常见的类型。但国产科幻片不一样。

在工业化层面,国产科幻片被认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市场层面,科幻片迷被视作小众,根本无法支撑国产科幻片的市场。

直到郭帆带领他的团队完成了两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巨大冒险,市场由此确认,《流浪地球》系列的奇观+情感,特别是透着民族自豪的视觉奇观,比好莱坞大片更能征服中国观众。



尽管《流浪地球2》春节档票房一度被《满江红》压制,但这部电影稳扎稳打,后期越战越勇,高光段落俯拾即是,几乎没有废笔。

几个演员选得也很好。

扮演老年版罗辑的李雪健、扮演人工智能老爸的刘德华,都完美符合科幻大片主角的形象。



最让人激动的还在后面。

影片留下的伏笔,已经令观众对《流浪地球3》翘首以盼,科幻史诗,第一次在国产片中成为可能。



而《封神第一部》则完成了一场中国神话大片迟到的开疆拓土。



在影片最初点映阶段,我一篇《再多争议,也掩盖不了封神的好》的文章,令多位读者在评论区表示直接将我取关,原因是认定我为烂片说话。

这正是《封神第一部》在最初阶段最大的票房困境:观众不用看片,就断定国产奇幻片等于烂片,大烂片。

这直接导致影片创造了一个令导演乌尔善郁闷的开局:首日票房未破亿。



直到上映一周后,影片才通过口碑大规模发酵,上演翻盘奇迹,上映三周,经历三轮新片上映冲击,单日票房仍保持在10%以上。影片拥有了一大批自来水,第二部才成为可能。

影片质子团演员热度呈指数型增长,流量小生一夜被重新洗牌。



事实证明,流量电影进入衰退期,但市场流量并未流失,只是创造了新的玩法。

从结果看,《流浪地球2》和《封神第一部》分别以40.29亿和26.34亿位列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第二和第五。

不光是类型片大门被打开了,天花板也被打破了。

而好莱坞大片开始看到自己在中国市场的黄昏:走出影院的观众纷纷表示,好莱坞大片,没什么可看的了。

类型二:犯罪悬疑片

关键词:破与立,被改写的票房法则

中国电影票房经历了几个阶段。

当观众重新争相涌进电影院的同时,也做出了自己的“新选择”:新的电影类型开始崛起。

我甚至想给这个类型取个新的名字——复仇片。



《拯救嫌疑人》惠英红向杀害女儿的凶手复仇。



到了《瞒天过海》里,她又得向杀害丈夫的议员之子复仇。



《涉过愤怒的海》相对复杂一点,黄渤一开始以为是向杀害女儿的男人复仇,最后发现该被复仇的是自己。

引发这股国产爆款“复仇”潮的,当然是《消失的她》。



这部中等成本的犯罪悬疑片让国内电影市场久旱逢甘霖,带动了疫情后首个暑期档的火热,也迅速重建了市场对陈思诚的信心:国产悬疑,还是得看陈思诚。

电影开拓出一种大尺度的国产爆款模式:爽片套路+社会话题+情绪爆点。

陈思诚将类型化推向极致,快感密集的反转套路保证了大部分观众的观看体验。



有效的社会议题在上映前后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结尾由海底望向星空的那一幕,想必会成为许多女性观众既唯美又残酷的观影记忆。



以暴制暴的复仇结局完美切中情绪爆点。

对很多女性观众来说,一部电影既促进了社交、放松了心情、抒发了情绪,还能骂老公。

情侣之间有了话题,视频博主有了选题,片方得到了票房与热度。

皆大欢喜。

《孤注一掷》看似是另一种爆款套路,它回归现实主义风格,开创了一种新时代的普法宣传片,最终在暑期档尾声引爆市场,以38.48亿的票房,拿下全年第四。



影片成功证明,电影爆款逻辑,已经完全等同于短视频爆款逻辑:选题成功等于成功了一半。

但本质上《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掷》创造了同一种爆款类型:情绪话题爆款。

「奇观」负责吸引,「话题」负责戳心。

两部电影都以不同方式击中了大众的焦虑,也完成了对过往国产爆款的降维打击:

新时期爆款对观众的迎合,不是视觉轰炸 ,而是心理轰炸。



即让几乎所有人都对影片的故事感同身受,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可能在现实中跟这样的事情产生关系——

前者的关键是远离渣男,后者是远离诈骗。



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法则,由此被彻底改写。

而随后登场的《怒海》,虽然赶了个晚集,却起了个大早。

因为它正好完美符合了新一届犯罪悬疑片的爆款法则:不再执着于悬疑的设计,更注重探讨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



该片不仅在上映首日打破国庆档以来单片最佳日票房纪录,同时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成为话题焦点,引起网友广泛热议。

在极具导演个人风格的强冲击力视听语言与叙事设计下,该片告诉观众的是:远离渣爹。



所有中国电影的创作者都在这一年被市场反复教育:重点不是打磨一个故事,而是贴合一种情绪。

不是创作者的表达,而是为观众量身定制。

在新一轮流量游戏中,谁能用量身定制的“爽”争抢到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过瘾。

谁就赢。

类型三:古装大片

关键词:涨与消,被票房第一口碑反噬的《满江红》

《满江红》的火,到底是不是一场“虚火”?

作为近年少见的古装悬疑喜剧,这部张艺谋在口碑爆棚却票房平淡的《狙击手》之后再战春节档的电影,一举火出了圈。



这部电影有多火?

它在春节期间,引发全民观影热潮。

白天看《满江红》,晚上追《狂飙》,应该是许多观众最深刻的春节记忆。

现在看来,这种热度是不寻常的。

与其说是它拍得好,不如说它满足了市场对一部春节档古装大片的完美想象。



商业电影,尤其在春节档这样的超级档期,让观众无压力地get到电影最核心的类型、风格和看点,是票房大卖的保证。

而《满江红》完美做到了。

仅看定档预告,悬疑、动作肉眼可见,还隐隐透出喜剧调性,沈腾岳云鹏引出喜感,易烊千玺引爆流量,张译雷佳音负责演技,这电影不看不行。

与此同时,影片上映时大家刚从三年疫情中走出,急需一次精神的释放。



而影片虽然既没有岳飞,也没有战争,只讲了一个带着搞笑氛围的悬疑故事,完成了一场密闭空间中的“剧本杀”。

但影片最后的亲兵营将士背《满江红》的段落中,千古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雄浑壮烈、慷慨激昂,无论何时何地,念出来都会振奋人心,更别说是众人齐背诵。



借着这阙词,影片将观众的热血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

特别是在电影院那片封闭、立体声环绕的空间中,观众本就沉浸其中,当听到那齐声朗诵的气势,很难不被感染。

对于疲惫的观众来说,有什么比这样的高能爽片,更解心头之渴。

但爽片的特点是,热度高,续航短。

《满江红》找准了观众情绪的亢奋点,票房表现优秀在情理之中。



但电影大卖之后,口碑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影片最终以45.44亿拿下全年票房第一,历年票房榜中位列第六,火是真的火,但这部片的火不可复制。

哪怕是张艺谋导演自己。

类型四:港片

关键词:起与落,被遗忘的港式动作片?

2019年,邱礼涛导演 ,刘德华和古天乐主演的《扫毒2》在暑期档提档上映。

没人想到,影片最终拿下13亿票房。

影片刚刚创造的港片内地票房记录,又被接下来上映的《怒火重案》打破。

港产动作片之势,势如破竹。

邱礼涛一夜之间成为最忙碌的港片导演,奔波于一个又一个新项目之间。

然而进入2023年,港片市场,风云突变。

主打情怀,请到了周润发的《别叫我赌神》,票房不到5000万。

曾打造出《扫毒2》的寰宇,复刻港片套路,找来古天乐、刘青云和郭富城,试图再下一城。



然而《扫毒3》上映第四天,票房占比就跌到了个位数,远不及同日上映的《八角笼中》,最终票房仅为2.84亿。

同为邱礼涛导演的《暗杀风暴》,票房为8000万。

同为郭富城领衔的《断网》,票房6000多万。

重回港片战场的林超贤,找回张家辉拍摄的《爆裂点》,上映多日票房仍未破亿,甚至比不上同为张家辉主演,马浴柯自导自演的犯罪片《怒潮》。



五部港片,都是众星云集,导演们并没有退步,更没有不尽力。

邱礼涛拍《扫毒3》,三大影帝片中打的天昏地暗,战斗机无人机齐出,花大价钱把警匪枪战画面拍到了极致。



林超贤拍《爆裂点》,尺度大到乍舌,动作场面水准依然是华语电影一流。

但这就是香港导演的现状,他们以前吃香的那套商业手法,内地观众已经不那么受用了。

“炸裂”的动作大场面已经不足以拿下高票房,而陈旧的故事套路却会被观众苛责。

哪怕是邱礼涛集合了刘德华、张涵予、文咏珊,用港片手法拍出的《莫斯科行动》,拍出了十足的港式警匪片爽感,港式风格的窘境依旧没有改变。



影片拿下6.64亿,但这样的票房其实并不完全匹配影片的品质。

一系列的票房成绩背后,是内地市场正在经历着电影类型与观众审美的迭代。

不仅是港片几乎全军覆没,好莱坞大片也不好使,国产片以往的成功模式——动作大片,在2023年集体票房失灵。

在观众变化下,电影市场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

昨夜的爆款公式,可能消失于今早。



现在港片最大的希望,就是年底刘德华联手梁朝伟的《金手指》,联手林家栋彭于晏的《潜行》。

如果连华粉出手都无能为力,那么港片的颓势恐怕谁也救不了。

类型五、爱情、喜剧

关键词:乐与怒,被重塑的市场

爱情片和国产喜剧曾是市场性价比最高的票房利器。

但这两张王牌今年都不再好使。

爱情片方面,票房最高的《前任4》国庆档预售惊人,首日开出不足1亿,最终票房刚破10亿。



这还是影片口碑创系列最高的情况下换来的。

事实证明爱情片的营销数据再花哨,也抵不住票房转换率的一路下跌。

曾经无往不利的短视频营销也无法再撬动票房黑马,曾凭借《你的婚礼》等打造出一部部爱情片票房黑马的光线,今年的爱情片《这么多年》在抖音做出了50亿话题播放量,票房卖了3亿。



七夕档的《念念相忘》做了23亿话题播放量,票房未能破亿。

相比之下,沈腾等在喜剧领域的挫败,似乎也是一种大势所趋。

被寄予厚望的《超能一家人》最终票房3亿。

整个类型颓势之明显,可见一斑。

江湖救急,有没有能顶上来的喜剧呢?

答案只能在大鹏的《热烈》《保你平安》和万合天宜的《人生路不熟》中三选一。



虽然《人生》是今年唯一票房破11亿的国产喜剧。但今年唯一的喜剧惊喜显然是大鹏。

《热烈》最终卡在9亿票房,但那是体育喜剧依然难以破圈的非战之过,而《保你平安》凭口碑逆袭到7亿,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影片攫取了网络中各种充满讽刺的人和事,熔于一炉,端上桌奉献给观众。



有一种辛辣讽刺的喜剧效果,看着贼解压,回想起来想说一句好人一生平安。

这也让人更期待大鹏口碑逆袭之后的表现。

六:国产片票房全面回春,但还是留下一个最大遗憾

当然,其他类型的国产片,也有不少。

比如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1》是国庆档口碑最好的一部,抛开猫淘9.7分、9.6分不谈,哪怕豆瓣评分也跟《长津湖》系列相当。



但8.41亿的票房表现则跟前者差距明显,战争大片终于还是迎来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悬念在于:口碑立起来之后,第二部能否逆袭?

张艺谋导演的《坚如磐石》,能上映已是不易,13.51亿票房,也证明了题材和老戏骨的票房震撼力,但观众可不管张艺谋为国产类型完成的尺度探索,也确实无需关注中间经历了什么,他们只看最后的结果。



而最终所有剧情不连贯、人物动机奇怪的锅,都只能由张艺谋导演独自承受。

今年真正的大赢家是王宝强,虽然表演未能获金鸡奖提名是遗憾,但《八角笼中》赢得硬气。



拍摄手法上没有任何炫技,结尾甚至是反高潮,但王宝强拍出了一部打动人的现实题材电影,“朴实”最能凸显创作诚意。

不过影片22亿票房的成功注定难以复制,整个中国影坛,能以个人口碑撬动影片口碑逆袭的,只有王宝强。

而能以个人号召力撬动文艺片票房的演员,朱一龙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如果没有朱一龙,《河边的错误》还能卖出3.09亿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不会有答案,人气演员对文艺片的票房加持在于:引发话题讨论。

但不是所有话题讨论,都能拉动票房。

比如《我本是高山》在点映阶段被爆发的网络舆情顶上风口浪尖后,最终票房是8588万。

而《长安三万里》则能凭借正向口碑带动的传统文化热潮,最终逆袭拿下18亿票房,追光所有的任性,最终得值。



总的来说,国产片还是在2023年打了一场漂亮仗。

多点开花,票房破10亿的影片超过11部。

档期价值被削弱了,票房不佳的影片换个档期也很难卖好,但当所有人都说《无名》这样导演个人风格强烈的谍战片不适合春节档,影片还是在春节档拿下9亿。



话题为王,情绪至上,国产片的“天”,已经变了,烂片已无市场。

如果我们再看深一点,还会发现。

在刷新票房纪录的同时,这一年也洗牌了电影小生、中生的格局。孙阳、于适等横空出世,朱一龙成功转型。

稳坐一番男主票房前三的70生三巨头——吴京、沈腾多少吃了点跟头,吴京的《巨齿鲨2》最终票房没能迈过10亿,《超能一家人》遭遇口碑票房大跳水。

倒是黄渤凭《热烈》9亿、《学爸》6亿、《怒海》近6亿的持续稳定的票房和演技表现,重新证明自己。



另一边,影后周冬雨主演的三部影片票房都平平,实际上是女演员在电影市场号召力进一步走弱的折射,今年唯一的大女主电影还能拿下不错票房的,只有张小斐的《拯救嫌疑人》,也只是5.69亿。



从不同电影类型和演员的票房转换率差距,也可以看出市场风向的变化。

动作大片再卖力,爱情片、喜剧的套路再深也骗不到观众,复仇片套路再浅也有人买单。

抓住大众情绪,是新时期国产电影的票房密码。



电影市场从未如此不可预测,所有的票房分析一整年都在被打脸,因为市场变成了一条湍急的河流,事后诸葛亮们只能不断检讨“河边的错误”。

中国电影必须接受短视频时代「很多观众走进影院,主要并非是看电影」的现实。

现实就是:爱看电影的人就是少了,当多数爆款电影和短视频争夺观众时间,却渐渐把自己变成了短视频集锦,情绪价值成就了2023年的票房大盘,但也成为中国电影2023年盛世之下的最大遗憾。

中国电影用几十年,培养出了一批愿意看中国电影,为电影本身买票的影迷群体。如今,这个群体在快速流失。

那些带着电影的弧光,情感隽永的好电影并非全然无人欣赏,但要看运气。



最好使的,始终是一个又一个的情绪爆点。

越来越缺乏耐心的受众,在内心计算着电影的五秒完播率,不再轻易为任何电影买单。

观众变谨慎了,到底是不是好事?

低情商的说法是:观众捂紧腰包还能好?

高情商的说法是:谨慎=更成熟,它会让中国电影的投资人和创作者,更谨慎,市场更良性。

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更能煮粥。

重点是情绪裹挟下,下一锅被观众追捧的粥,又在哪里?

要想吃上明年的粥,严格按电影规律办事,是其一。

坚定和观众站在一起,满足观众的情绪价值,是其二。

无论如何,今年的票房故事就是这样了。


Description of the image
首页
娱乐新闻
电影资讯
网络游戏